从本土到海外,国产汽车品牌“播种”全球,产业供应链跟随出海

2024-01-30 17:00

   近日,有关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在印度尼西亚建设电动汽车工厂的消息引发关注。对此,《证券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向吉利方面求证,得到的答复是:关于吉利有意向在印尼建立电动汽车工厂的报道很不准确。
9月17日另有报道称,吉利控股集团发表了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吉利控股集团表示,公司虽然在评估印尼新能源市场发展潜力,探索参与印尼市场竞争的机遇,但目前没有在印尼投资建厂的任何具体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车企成长速度喜人,尤其在海外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等车企均已将出口业务作为公司未来销量重要的增长点,通过整车出口、KD模式出口、收购海外品牌、海外建厂等方式不断强化和加快海外市场布局。
造车龙头相继海外建厂,新势力车企跟紧队伍
   在此前6月2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介绍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情况时表示,支持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设厂,把我们的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带到国外去,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享受科技进步成果。
政策鼓励之下,产业端迅速闻风而动,多家车企陆续公开宣布将在海外投资建厂,而海外布局的重点就是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
6月28日,广汽埃安在赴泰出访期间与泰国经销商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正式进入泰国市场,开启埃安品牌国际化序幕。据悉,进军泰国只是埃安海外战略第一步,未来埃安将会以泰国子公司作为东南亚总部,从整车出海,到海外建厂,再到本土开发,逐步实现全球市场“研产供销”一体化,将埃安的纯电产品推广到东南亚各国乃至其他海外市场。
   紧接着7月4日,上汽集团在海外业务沟通会上表示,上汽集团目前正计划在欧洲地区建立整车工厂,以推进在欧洲等海外市场业务的更好发展。上汽集团表示,此时布局欧洲是要抓住“走出去”的黄金窗期,利用全产业链出海的先发优势迅速打通国际市场,填补国外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大众化需求的缺口,赋能海外销售。
   同时,比亚迪也在7月5日,与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巴西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3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涵盖整车、底盘、电池方面制造。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产线涵盖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计划年产能达15万辆。
在此之前,比亚迪已经拥有5个海外生产基地 ,13个海外办公和服务中心。比亚迪泰国基地规划年产量15万台整车,将辐射整个东盟市场,该工厂已在今年3月份动工建设,用地近百万平方米,预计在明年可实现量产。
   头部厂商在海外下大棋,近年来崛起的新势力车企也不甘示弱。今年3月,哪吒汽车智能汽车生态智慧工厂于曼谷开建。该工厂建成后,可实现产能2万台/年,将包括三个主要设施,即车身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泰国工厂将成为哪吒汽车打造右舵电动汽车、出口东盟的主要制造基地。
除此之外,还有奇瑞、极氪、长安等品牌早已加入队伍。今年2月,奇瑞宣布在阿根廷投资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建厂;同月,江淮投资14.52亿元人民币与墨西哥当地合作伙伴在墨西哥爱达荷州建立合资工厂;今年4月,极氪品牌发布欧洲战略;上海车展期间,长安发布了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计划用2~3年的时间,完成欧洲主要市场的布局。


出海建厂可降低成本与风险


   出海建厂,除了要离市场更近,降低成本及风险也是重要原因。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不断提升。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200万辆,2022年出口量达到311万辆。
这中间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运车的船不够了。从去年开始,就有比亚迪等多家车企传来自购汽车滚装船的消息。但一艘运输船从下单到交付,比一辆车要慢得多。出海建厂,便是多了一重保障。
   除了运输成本之外,去海外建厂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尽可能的避免贸易壁垒,这也是国际汽车贸易的惯有操作。
供应链紧随其后
   国际汽车大厂进入汽车工业相对弱势的国家,往往以KD散装件出口,再总装的形式。于是,汽车大厂的配套零部件工厂往往也会跟随建厂,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也不例外。不少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也有了出海计划,尤其是动力电池企业。
宁德时代开在德国图林根州阿恩施塔特的工厂,已经顺利实现锂离子电池电芯量产,未来还将有5条生产线投入运营,预计工厂2024年初达到14GWh的初始产能目标。其旗下子公司也在去年4月于印度尼西亚投建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
而中创新航在去年11月也宣布,计划在葡萄牙建设零碳电池工厂。此外,包括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均有海外设立动力电池产线的计划。
中日车企“决战”东南亚

   “过去东南亚市场主要被日系车占据,但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崛起,以及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张新原说。

   据了解,60年前丰田、日产、本田等日系品牌陆续进入泰国市场,持续投资建厂、扩大产能,让泰国逐步成为日系车的第二生产基地,而泰国也在日系品牌助力下成为世界第十大汽车生产国,斩获了“亚洲底特律”称号。

   “众所周知,日本各大汽车品牌在东南亚几十年来都有大量的产业链投资,其燃油车工厂星罗棋布。近期日本因为点错‘科技树’导致了‘起大早,赶晚集’,被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领域全面赶超,在美国‘印太战略’压力下,日本也有意借助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动能,实现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二次增长。”陈佳说。

   不过在新能源时代,中国品牌已经走进东南亚纯电动车领域的第一梯队。以泰国为例,据泰国AutoLife官网公布的泰国纯电车型上牌量数据显示,2023年1月-8月,中国品牌占据泰国纯电车型80%左右的市场份额。

   其中,比亚迪Atto 3(即比亚迪元PLUS)登顶泰国纯电车型销量冠军,1-8月累计销量1.43万辆,市场份额高达32.93%。哪吒V前8个月在泰国总销量8440辆,占据19.41%的市场份额,超越了特斯拉Model Y排名第二。还有上汽MG EP、欧拉好猫等多款车型排名靠前。

   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东南亚市场的迅速扩张,一场“中日车企决战”难以避免。
陈佳表示:“中国与日本谁能最终在东南亚的新能源产业链出海战略竞逐中站稳脚跟,取决于全球下一代新能源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各自国家产业链政策扶植力度以及各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质量,这将是一场长期博弈,值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未雨绸缪,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文章来源: 证券日报,证券时报,金融界,潇湘晨报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32940.html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